2017年是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成為社會共識,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12月8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17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環保產業為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術、裝備、工程和服務保障,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2017年與環保產業有關的諸多政策中,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梳理出了最值得關注的政策信息。
1、“十九大”報告
“十九大”報告勾畫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和實現美麗中國的戰略路徑,要求到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部署、新要求,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全黨全國的共識和抉擇。為了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包括加快轉型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在內的各項任務,國家各有關部門已經全面動員起來,積極研究、制訂、修改相關政策法規。因此,可以說“十九大”報告是我國環保產業下一階段利好政策的重要源泉。
2、“十三五”規劃
自從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來,與環保產業有關的“十三五”規劃陸續出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2016年12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印發《“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和《“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2017年2月21日,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13萬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2月22日,環境保護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2月28日,國務院批復了環境保護部上報的《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4月10日,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預計未來環保產業將進一步擴大發展空間和提升發展質量。
3、環境保護稅法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這標志著原有的排污收費制度將退出歷史舞臺。《環境保護稅法》從2018年1月1日起實施,但其對環保產業的影響在2017年已經開始顯現。從“費”到“稅”,雖然秉持“稅負平移”的原則,但是通過立法,極大地強化了制度剛性、環境意識和治污責任。排污企業治污的主動性大大增強,投資人投資環保產業的信心大大增強。
2017年12月25日,李克強總理簽發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環境保護稅收入歸屬問題的通知》表示,為促進各地保護和改善環境、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國務院決定,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這一規定使得地方環境保護事權與財權歸屬相適應,極大地提高了地方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也提升了地方在環境保護上的投入能力,有利于環保產業長期穩定發展。
4、水污染防治法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共作出55處重大修改,更加明確了各級政府的水環境質量責任,實施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5、深化環境監測改革
9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并首次明確提出地方黨委和政府對防范和懲治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負領導責任,明確了環保、質檢以及各相關部門對相關環境監測機構負監管責任。這是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后中央再一次對環境監測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深化環境監測改革將極大地促進環境監測設備和社會化監測領域的規范發展。
6、污許可制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和環境保護部《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2017年4月7日,第一張全國統一編碼的排污許可證在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發出。排污許可證是企事業單位生產運行期排污行為的唯一行政許可,企事業單位須持證排污,一企一證。我國正加速構建以排污許可為基礎的新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新制度將明晰各方責任,強化監管,落實企業的誠信責任和守法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從被動治理轉向主動防范,從而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和新技術研發應用。
7、固廢處理
2016年12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規劃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50.97萬噸/日(包含“十二五”續建12.9萬噸/日),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比例達到50%,東部地區達到60%。2017年3月18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到2020年底,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該方案的實施,將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2017年7月18日,國辦正式印發《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根據方案,2017年底前,我國全面禁止進口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逐步有序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的品種與數量。這將推動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在固廢回收體系建設、再生資源加工工藝等方面發生新的變革,從而使行業發展邁上新的高度。
8、規范環境PPP發展
近年來,環境PPP快速發展,在環保產業中獨占鰲頭。不少A股上市公司全年營收中的PPP項目占比超過50%。環境PPP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質疑和警覺的聲音。為此,國家多個部門出手規范PPP發展。2017年7月1日,財政部、住建部、農業部、環保部印發《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要求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11月,財政部和國資委先后分別印發《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和《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國資發財管〔2017〕192號),要求進一步規范PPP項目管理,加強PPP風險管控。環境PPP的規范發展將對環保產業長期發展利好。
9、國有資本投資環保產業
到2017年底,國資委管理的98家央企中,涉足環保產業的比例已接近50%。2017年11月16日,財政部印發《關于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行業投入的指導意見》,鼓勵中央企業對包括節能環保在內的公益性行業加大投入,地方可鼓勵地方國有企業對城市管理基礎設施等公益性行業加大投入。
文章摘選自中國環境保護網。